杨树菇是中温性菌类,其出菇适温范围较广,一般春、秋两季自然发生于杨、柳、枫、榕、小叶榕等阔叶树的枯死树干和腐朽的树桩及埋于土内的树根上。杨树菇营养丰富、味道鲜美,盖肥柄脆,气味香浓,口感,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。
杨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:
一、栽培季节。在自然气候条件下,应选择在气温20-25℃的春秋季节栽培为宜。贵州省大部分地区,春栽可在3-4月接种,秋栽可在8月接种。
二、培养基配方。⑴配方一:杂木屑76%、麸皮20%、石膏粉1%、蔗糖1%、尿素1%、过磷酸钙0.5%、钙镁磷肥0.5%.⑵配方二:玉米芯50%、麸皮21%、木屑27%、白糖1%、尿素0.5%、过磷酸钙0.5%.⑶配方三:甘蔗渣70%、麸皮10%、米糠18%、石膏粉1%、尿素0.5%、过磷酸钙0.5%.
3个配方培养基含水量均在65%,pH值6左右。
三、制袋。培养料拌匀后,用17厘米×32厘米×0.05厘米的聚丙烯袋装料至袋高16-20厘米,适当压紧,袋口往下折倒封口。常压在100℃下维持10小时,并焖8小时左右。后冷却到30℃以下,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。
四、发菌。接种后将菌袋移入消毒的培养室发菌,温度控制在25℃,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%,提供适当的散射光,并通风换气,经30-40天的培养,菌丝可长满袋。
五、催蕾。菌丝满袋后经10天后熟,即可移到出菇室催蕾。先将菌袋直立排放于架上,再松开袋口在袋口上盖上旧报纸,向地面、空间及报纸上喷水,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-90%,温度15-20℃,早晚各通风30分钟,经7天左右培养可现蕾。
六、出菇。现蕾后要及时打开袋口,空气相对湿度增至90-95%,加强通风和提供适当散射光,以促进子实体生长。若菇丛中菇蕾长得太密又参差不齐,应尽早疏去部分小菇蕾。约经10天子实体即可长大,待菌盖长到半球形,菌幕未破或将近开伞时采收为好。采收时应在菌柄基部整丛拔起,然后分级包装、销售,可晒干或烘干处理。
头潮菇采收后应及时除掉料面残留的死菇、菇根,并搔菌1次,盖上报纸继续催蕾,重复以上出菇操作,约25天可采收第二潮菇。一般采收二潮菇后将菌袋移至室外荫棚覆土出菇,即在宽1米,深0.2米,长7米的畦上,将菌袋脱袋后直立横排于畦床上,袋与袋间不留空隙,排与排间距离5-10厘米并用土填满,料面覆土厚1厘米左右,向土壤喷水,保持土层湿润,适当通风。覆土15天左右,子实体即大量发生,再采收二潮菇。
杨树菇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为6.63%,远高于香菇和灵芝。多糖具有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作用,因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。杨树菇既是新一代的珍稀食用菌,也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菌。
回答者:荆丹花 时间:2013/8/3
0
一、栽培料配制
配方一:杨树木屑60%、作物秸秆20%、麸皮10%、玉米粉8%、石灰粉2%;配方二:阔叶木屑80%、麸皮10%、玉米粉5%、石灰粉2%、石膏粉2%、蔗糖1%;配方三:棉籽壳80%、木屑18%、糖1%、石膏1%,含水量65%左右;配方四:玉米芯粉40%、棉籽壳40%、木屑15%、饼肥粉3%、糖1%、石膏1%,含水量65%左右。
二、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
发菌期一般需40~50天,可据此推算接种日期,选择出菇期正处于温度在15~25℃的季节。栽培方式可袋栽,也可箱栽,目前栽培多采用袋栽。
三、栽培措施
1.袋式栽培:袋式栽培一般采收4~5批,第二潮菇开始会形成较多的单生原基。如果不疏蕾,所供给的养分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,子实体很小就会成熟开伞。一般在原基长到0.3~0.5厘米时疏蕾,每袋只留5~8朵粗壮的原基。第三潮菇采收完后,及时补水,采用压注法,每袋补水约50毫升,将袋口封闭,剪开袋底掉头出菇。采用木屑为主料进行栽培时,生物效率一般在70%左右;棉籽壳基质的生物效率一般在80%左右,商品率一般在80%左右。
(1)制袋接种。采用17厘米×13厘米×0.005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常规装料,当天,高压保持两小时或常压100℃恒温保持5~8小时,趁热出锅,在接种箱(室)内冷却至25~28℃时接种。
(2)发菌及出菇管理。接种后及时搬进室内堆叠或直排培养,注意防止高温烧菌。接种后3天为萌发期,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℃左右;5天为生长期,室温以22℃左右为宜;10~15天为旺盛期,疏袋散热;经过20~25天培养,菌丝基本满袋。将长满菌丝的菌棒运至出菇场,脱去袋皮平植到出菇大棚后覆土1.5厘米,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%即可。一般原基形成后5~7天即可采收。
(3)采收及后期管理。菌盖直径4~6厘米时为收获适期。采收时,轻轻握住菇柄基部扭转拔下,预防盖柄断离。头潮菇出完后,减少喷水量,以利菌丝恢复生长,如果10天后还没有出二潮菇,则扒去一薄层菌料,以刺激菌丝扭结。
2.其他出菇方式:
(1)脱袋出菇法。可增加出菇面积,提高出菇率,菌块四周均可形成新原基。一般在现菇蕾后脱去塑料袋,使菌块完全暴露在外。若菌块原基分布不够均匀、局部过密时,进行疏蕾,使幼菇获得足够的营养,长成朵形较大的优质菇。
(2)半脱袋覆土法。能提供充足的水分,不会造成培养基质干燥,覆土不但能有效防止培养料水分散失,还有刺激现蕾的作用;喷水时,泥土不会沾到菇体,菇脚也不带土,了菇品的质量。开袋时去掉棉塞、环套,剪去高于料面5厘米上的塑料袋,同时用锋利刀片在菌袋中部割1圈,去掉下半部的塑料袋,然后直立排放在畦面上。每袋相隔2~3厘米,中间用沙壤土填充。
(3)卧袋码垛出菇法。空间利用率高,栽培容量大(平均每平方米栽100袋),管理采菇方便,但是长出的子实体菌柄细长且因趋光而弯曲。菌盖颜色较浅。产品形状不佳。接种后的菌袋横码在地上或层架上,层数或堆高视气温而定,气温高时堆要低,气温低时堆宜高。待菌丝满袋达到生理成熟后,拔掉棉塞和套环,尽量把袋口撑开,打开门窗,进行空气和水分的调控。
回答者:刘宽 时间:2017/6/19
0
1、品种介绍
杨树菇,又名柱状田头菇,菌盖表面平滑,暗红或褐色,菌褶初白色,成熟后变咖啡色,菌柄中实,纤维质,脆嫩。杨树菇味道鲜美、盖肥柄脆、气味香浓,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伞菌。
2、市场分析
杨树菇,又名柱状田头菇,菌盖表面平滑,暗红或褐色,菌褶初白色,成熟后变咖啡色,菌柄中实,纤维质,脆嫩。杨树菇味道鲜美、盖肥柄脆、气味香浓,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伞菌。用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得知该产品含有两种脂(甲酸乙酯、乙酸乙酯),九种醇,四种碳水化合物。另外,杨树菇也是一种药用菌,在福建闽西北地区,村民常用它胃冷、肾炎水肿,疗效甚佳。杨树菇栽培材料选用阔叶树(如杨树、柳树、榆树等)木屑为主,辅助材料有麸皮、白糖、碳酸钙等。出菇温度为13-25℃。据目前市场调查,杨树菇每千克干品零售价为160-280元,其生产经济效益投入产出为1:5.5-7,市场前景十分良好。
3、实用技术
杨树菇为子实体单生或丛生,菌盖直径5-10厘米,颜色红褐色至黄褐色,菌柄长3-8厘米,直径3-15厘米。在菌丝生长阶段,培养基含水量宜在55%-65%;子实体生长期,空气相对湿度80%-90%为宜。菌丝较耐寒,在-10℃左右不易死亡,生长温度10-30℃,适温度24-27℃;出菇温度10-25℃,较适温度15-23℃,属中温偏低型的菌株。菌丝生长期不需光照,原基形成和子实体成长期,需较强的光线。菌丝生长阶段,袋内空气流通可加速发菌速度,因此,袋栽时宜用棉花塞口。出菇阶段,菇房要定时通风,防止缺氧而使菇体畸形。菌丝生长的PH值在4-6.5。
栽培季节生产袋的出菇期:春季4-5月,秋季10-11月是南京地区适宜出菇期;苏南、苏北可适当调整出菇期,在保湿性强的双层塑料大棚内,冬季温可在4-5℃,11-12月,3-4月可正常出菇,此时,菇体质量好、产量高。
栽培形式以袋栽一头出菇的形式为主,可用18×35-38厘米的袋子,每袋装干料400-500克,袋口留10厘米长度,出菇时让菇体向上长,这样有利菇柄伸长,菇盖偏小,而质量。 培养配方。应该以纤维素物质为主,木质素为辅,如1、棉籽壳40%,木屑40%,麸皮10%,玉米芯10%。2、玉米芯40%,棉籽壳40%,麸皮20%,各地可根据本地资源,合理组合。
管理当菌丝发满袋口,菌丝增厚,菌丝颜色转为茶褐色时即可开袋,在温度较高时,袋口可翻卷,反之低温下把袋口拉直,以便保水保温。排好袋后,在袋口和无纺布上喷雾保湿,菇房湿度保持80%-90%,在适温下7-10天长成一批菇,当菇体长度8-12厘米,菌柄粗壮,菌盖肥厚,不开伞时即可采收新鲜菇体,清香脆嫩,干品香味浓郁。
病虫防治春秋季,菇蚊和螨虫都喜欢为害菌丝和原基。当出现菇蚊成虫时,需在无纺布上喷洒1000倍的菇虫净,或糈袋内喷夏菇宁,可有效地防止菇蛆和螨虫为害。
回答者:宇博 时间:2017/11/29
0
我来回答:
您留言,我回电!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!
提示: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!
温馨提醒:找产品,多留言,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!为保障您的利益,建议先考察,再合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