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斑病是蘑菇的一种病害,发病条件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,菇床温度过高、通风不良、潮湿,以及带菌废料在菇床上堆放等因素,都会导致病害的发生。具体防治方法如下:
防治方法:
1、及时病菇。发现病菇时,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,病穴用消毒土填平。同时用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。
2、降低温湿度。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,开窗通风,降低温度、湿度。控制空气湿度,使相对湿度不超过95%,并降低温度至17℃以下。
3、药剂防治。为了预防病害的发生,在蘑菇长出之前,用1∶1∶300的波尔多液喷洒覆盖土的表面,可大大降低感染率。也可每100平方米菇床用100克多菌灵或200克甲基硫菌灵加水100-150千克喷洒菇床表面。
4、其他。如采用上述措施后,病害仍然继续发展,可把覆盖土全部拿掉,换用无病土壤,重新覆盖,并控制发病因素。
蘑菇营养丰富,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、矿物质、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,是一种高蛋白、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。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。春季养生很适合吃蘑菇补充身体营养。
回答者:荆丹花 时间:2013/8/7
0
防治技术
1、农业防治
(1)培养料消毒
采用二次发酵,既利于蘑菇菌丝生长,又可抑制轮枝霉菌生长。
(2)覆土消毒
可用高湿处理,经60C处理1小时。
(3)防虫进入
采取措施,防止菇蝇、螨类进入菇房。
(4)控制温湿度
在维持菇房温度正常的条件下,应开窗通风换气,降低湿度,覆土层要注意,湿度不宜过大。浇水后要及时通风降湿。
(5)及时铲除病菇
发现病菇时,立即将病菇连菌丝体及10厘米深的培养料一并挖出,带出菇房或田外烧毁,病穴用无菌土填平,同时,所有的用具用4%的甲醛消毒,以预防菌传染。
2.药剂防治
(1)喷酒药液
在菇长出前,可用50%苯来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盖土和床表面,发病初期,可喷洒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、8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~700倍液。
(2)调换病土加药剂防治
发病严重的,可将病土全部铲掉,换用无病新土,重新覆盖,并采取措施,降低床内温湿度,必要时把所有蘑菇摘除,病菇深埋或烧毁,使菇床土干燥几天,然后用2%福尔马林喷洒菇床表面,待福尔马林挥发后再喷水。注意:所有的用具用场用2%福尔马林(甲醛)溶液消毒;喷福尔马林容易出药害,特别小心,一是浓度不宜大,二是不能马上播种(一般隔14天后),土要翻动,并通风,让药挥发,防止产生药害。
回答者:小杨 时间:2017/5/16
0
蘑菇褐斑病又名干泡病,分布较为普遍,在菇床上常有发生,为害很大。
症状发病时多在菌柄、菌伞、菌褶上形成褐色斑点,并凹陷,蘑菇往往失去坚韧性,呈畸形。严重时蘑菇会腐烂。幼菇发病多变形,菌伞边缘呈锯齿状,或菌柄弯曲,有的形如蒜头,菌柄粗于菌盖。在大菇上发病时多产生局部的褐色斑点,病菇后期变干,革质化,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。与白腐病不同之处是病菇腐烂较慢,且不流出褐色黏液,也没有恶臭。在早期,白腐病与褐斑病症状相似。
浸染循环病菌初次浸染源通常来自覆盖土,带菌土壤是主要病源。随后主要由于染病蘑菇上的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;人工操作活动,如手、工具等,接触病菇时都可传播。此病多从采菇后的残留物,主要从菌柄折断处首先感染,以后扩大蔓延。
发病条件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,菇床温度过高、通风不良、潮湿,以及带菌废料在菇床上堆放等因素,都会导致病害的发生。
防治方法1、及时病菇。发现病菇时,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,病穴用消毒土填平。同时用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。2、降低温湿度。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,开窗通风,降低温度、湿度。控制空气湿度,使相对湿度不超过95%,并降低温度至17℃以下。3、药剂防治。为了预防病害的发生,在蘑菇长出之前,用1∶1∶300的波尔多液喷洒覆盖土的表面,可大大降低感染率。也可每100平方米菇床用100克多菌灵或200克甲基硫菌灵加水100—150千克喷洒菇床表面。4、其他。如采用上述措施后,病害仍然继续发展,可把覆盖土全部拿掉,换用无病土壤,重新覆盖,并控制发病因素。
回答者:刘宽 时间:2017/6/19
0
我来回答:
您留言,我回电!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!
提示: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!
温馨提醒:找产品,多留言,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!为保障您的利益,建议先考察,再合作!